- 五住地惑
- ﹝出華嚴經隨疏演義鈔﹞ 五住者, 謂三界見惑為一住, 三界思惑分為三住, 根本無明為一住, 共成五住也。 由此五惑, 能令眾生住著生死, 故名住地也。 (三界者, 欲界、 色界、 無色界也。 根本無明者, 能生見、 思二惑, 故名根本也。 ) 〔一、 一切見住地惑〕, 一切見者, 即三界分別見惑也。 謂諸眾生, 由意根對法塵, 分別起諸邪見, 住著三界, 故名一切見住地惑。 〔二、 欲愛住地惑〕, 欲愛者, 即欲界思惑也。 謂諸眾生, 由五根對五塵境, 起貪愛心, 而於欲界住著生死, 故名欲愛住地惑。 (五根者, 眼根、 耳根、 鼻根、 舌根、 身根也。 五塵者, 色塵、 聲塵、 香塵、 味塵、 觸塵也。 ) 〔三、 色愛住地惑〕, 色愛者, 即色界思惑也。 謂諸眾生不了此惑, 住著色界禪定, 不能出離, 故名色愛住地惑。 〔四、 有愛住地惑〕, 有愛者, 即無色界思惑也。 謂諸眾生不了此惑, 住於禪定, 不能出離, 故名有愛住地惑。 〔五、 無明住地惑〕, 無明者, 即根本無明惑也。 謂聲聞、 緣覺未了此惑, 沉滯真空, 即住方便土; 大乘菩薩方能除斷, 由餘惑未盡, 住實報土。 故名無明住地惑。 (方便土者, 謂修方便道, 斷見、 思惑, 即聲聞、 緣覺所居之土也。 實報土者, 稱實感報故也; 謂菩薩斷惑相有未盡者, 居此土也。 )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